2008年10月31日星期五

万圣节 & 第一次刻南瓜

今天是万圣节。开了一天会,晚上7点多离开学校,想起有一个叫做International Friends的组织正好7点半组织万圣节的活动,很近,于是跑过去看看。


看看这几个人的万圣节装扮吧。和街上的比,他们这个算是非常保守的了。(注意我旁边那个女孩,头顶那个灯泡是绑在脑袋上的,可不是背景啊)



这是我刻的南瓜,专门挑了一个歪瓜裂枣型的来刻,不求最好,但求最丑!说明一下,上面那些穗穗故意留的,代表头发哦。



南瓜、玩具小孩、和我。

我也体会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了

这次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面还是很大的。学校的研究经费减了很多,而且裁了很多人。一个在大学工作的朋友说,退休帐号减了很多,企业停止招人(不裁就不错了),所以朋友的学生找工作遇到困难,而如果找不到工作就不能毕业,朋友需要找研究经费养他们,而现在研究经费比以前难很多(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把研究经费砍掉了)。

对我的直接影响,现在也有一个案例了:

原来说好11月中旬去另外一个州参加一个学术会议的,今天得到通知,对方说现在预算紧张,出不了差旅费了。我的预算也紧张,所以还是不去了。

另外,昨天有人在学校广场自杀了,说是前雇员,不知道和这次金融危机是不是有关。

2008年10月28日星期二

找室友记之一:网络骗子

来美国的目的之一,是体验这边的生活。不过没有想到的是,目前体会最深刻的,是找室友。在这个过程中,见识了信息技术的作用,见识了信息时代的骗子,还见识了美国社会的很多平时不容易触及的方面。因为到目前还在继续找,所以先写第一部分。
找室友,就是找人和我一起租房子。这个房子,就是之前照片显示的那个,很漂亮,很宽敞,坐落在非常安静、漂亮的区域,而且相比学校附近要安全。这个房子可以住5个人,这样的话平均每个人的费用就比较低。
按说这么漂亮的房子和区域,价格上又相当有竞争力,应该很容易找到人来合租的啊。但是现在两个月过去了,我们还“四缺一”。这里面,就是我要讲的故事了。

第一部:“西班牙女郎”原来是骗子!
直接导致现在这个局面的,要归功于两个“西班牙女郎”。(打引号是因为这是她/他们自称的,谁也没见过,搞不好就是街上的那个小混混----想起那句名言了:“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9月上旬,两个“西女”通过电子邮件说要租这个房子,当时我们是“三缺二”,正好。于是就拒绝了所有其他来看房子的人,只等着两个西班牙人了。但是眼看快开学了,这两个人迟迟不来,说是寄出支票了,也一直没收到,我们知道的,只是美丽的故事:一个说正在德国陪着她生病的姥姥,一个说正在联络把家具和汽车什么的托运过来,等等。对这些美丽的故事我知道的不多,只听我室友说过一些,因为我是后来者,一开始没参与找室友的事情。
我介入的时候已经是9月下旬了,有一张支票到了,4250美元!这可比她需要交的一个月的房租加押金多出好多倍!因为当时这边还没有装网络,又恰好赶上周末,我在朋友家里,所以就负责和对方联络确定具体事宜。
西班牙人给我回的第一封邮件显得十分着急,说了两次“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并且要让原来与她联系的女孩(我室友)给她发邮件。关于这笔钱,说1500是付给我们的(还是比需要的多出一倍),另外2750让我们帮她付给一个货运公司,以便把她的家具和车运过来,而且这笔钱必须在24小时之内付出,否则货运公司会取消她的运单。最后还说让我们留200元油钱,五天后去机场接她。
一边感慨对方真有钱,一边感慨对方真信任我们,一边赞叹美国的信息应用确实深入,因为她说的那些转钱的金融机构等全都可以在网上找到每个营业点以及他们每天的营业时间。于是我们安排好第二天去最近的点办理这些事情。
中间有个花絮。转钱的机构需要西班牙人提供的帐户等信息,其中有个类似口令的东西:测试问题“谁让我快乐?who make me happy”;问题答案就是我室友的名字。现在回头看,可真是有深意啊。

第二天,情况突变。室友去银行兑换支票,被告知这个支票可能是假的,如果要查也需要至少一周的时间。我这个“互联网传话筒”立即给对方发邮件说明情况。这时候已经强烈怀疑对方了,包括我一再让对方留下联系电话以便紧急联系(你不是着急么?),但是对方始终没留。我给对方回信说了情况,并且“强烈建议你通过别的方式立即给货运公司付钱,我们也没有那么多钱替你垫付”。
对方又坚持要和原来与她联系的室友沟通,一方面又不打电话,最后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
Can you help me to make a Deposit of just $750 to the agent, so that he can continue with the Shippment and deliver the car and the furnitures to you, and later i can pay the balance when i arrive. Can you help me to do that. and then we can tell the bank to verify the check and pay you back the $750.00
Kristen.
(这封信的标题叫“Wipe away my tears and sorrows”,表演吧你就)

呵呵,先你一步就想到要出这招了,上封信我就说了没法给你垫钱,2750不行,750也不行啊。我回信说“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也很想帮助你,不过我现在真的没钱......”,呵呵,“想帮助你”不是实话,也不算撒谎吧,最多算外交辞令,“没钱”倒是真的,我的生活费还没寄过来,在这边买保险和付房租以及交押金,全靠国内的信用卡才没有赤字的。
之后的结果可以想象得到了:这个人再没有消息了,也没用我们去机场接她。另一个“西班牙女郎”也有一大堆的故事,但是我们发邮件说,见不到钱我们就不能再留着房子给你了,然后也没消息。
可是这时候已经开学了,大量找房子的人已经安顿下来,使得我们后面找室友的任务变得很艰难。

西班牙人怎么找到我们的呢?这就说到这边的信息技术应用了。美国有一个网站craigslist,可以按城市发布各类广告,卖东西、找工作、交友、论坛等等,能想到的事情这里都有。室友在上面发了找室友的广告,大家就都看到了。我自己当初也是通过这个网站找来的。后来我自己在这上面发帖子重新找室友的时候,发现这个网站会用非常醒目的方式提醒你谨防上当受骗、需要避免的情况等等,包括:
  • 警告。如果收到什么什么邮件,说明这是欺诈活动;
  • 防骗基本原则。例如必须当面交易、不要用XX银行转帐、假支票很多、不要购买需要异地运输过来的东西、等等(汗!我们的案例根本没什么新意);
  • 发现骗子报告给哪里;
  • 如何识别骗局;
  • 行骗方法示例(现在列了7类);
  • 真实的行骗邮件示例。
我问室友:“这些东西这个网站一开始就会提醒,这件事情完全被归为‘必须避免’一类的,怎么你当初都不知道呢?” 答:“帖子是找我朋友发的”。无言。

教训:每个人都要学好信息技术啊!


第二部:拜托,有没有没问题的美国人啊?(待续)
第三部:访问学者们难道和我们有代沟?(待续)

2008年10月27日星期一

菠菜叶子终于吃完了

终于吃完了半个月前买的菠菜叶子。(嗯,这话好像不久前说过?---对了,上次说的是,胡萝卜终于吃完了,呵呵)

当时到COSTCO买了一大包,1.13公斤。因为这边绿色蔬菜比较少而且贵,所以碰到合适的机会就多买一些了。即便如此,大家也都感觉蔬菜吃得比国内少。

COSTCO是这里的会员制超市,门前总是停着很多车,因为当地人都很喜欢。这里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东西都是很大的包装,这样,买一次可以用很长时间。我们的大米、面粉、洗衣粉之类的,都是在这里买的,全是很大的包装。

去过几次这里,都是跟着别人去的。因为一方面不是这里的会员,自己去买不了东西,另外一方面是自己没有车,去比较远的地方买东西很麻烦,尤其是如果买比较多或者比较重的东西。所以都是跟着别人去。刚来的时候跟着在这里工作的一个师弟去过两次,半个月前,是跟着我室友的“Host”一起去的。(国际学生来这边,会有人帮助安排住在当地人家里一段时间,使得更容易了解美国的生活等,全免费。Host就是指这样家庭的户主。我的两个室友当时住在一家,这个“Host”是个美国老太太,对她们很好)

看出来美国生活不好的一面了?

1、没有车,生活就比较麻烦,因为不像国内,很近的地方就能买到需要的东西。(所以,汽油对他们太重要了。这里的公交也不如国内发达,这个话题将来再说);

2、不能象国内那样,蔬菜随时吃新鲜的。这一大包菠菜叶子,到今天已经有些不好了。这里购物都是周末开着车去买一大堆,然后放在大冰箱里。对蔬菜这样的东西,吃起来当然不如果内现吃现买的好。在这里认识一个印度裔女孩(找免费家具的时候,他爸爸送给我们很多东西,然后知道她和我们在一个学校,就请她吃了顿饭),也说很喜欢回印度的时候买各种吃的东西极其方便。

嗯,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好像没看到卖菠菜的,他们把叶子摘下来单独卖。

2008年10月22日星期三

秋天的校园一角

前几天在校园里拍的两张照片

看看我们的晚饭-还不错吧

心血来潮的时候,会多做点菜。盘子大了点 :)

住所

几个人合租一个房子,有前后花园,车库什么的。在西雅图,阳光明媚的时候风光不错,不过阳光在这里工作有点偷懒,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


正面照

后院
客厅一角

2008年10月21日星期二

美国人看我很年轻?终于翻身了

晚上回家,一个人在一个黑黢黢的地方等公交车。美国这地方不是很安全,学校昨天还发邮件通报了一起抢劫事件,所以比较小心地关注着周围的动静。

来 了一个美国男子,有点喝多了,不过口齿还算清楚,脑子也不糊涂,也过来等公交车。这个人主动找我攀谈,我一想,两个人说说话也好,算是个伴吧,更安全些, 于是和他聊。当然,酒喝多了话也多,主要是他说。他先是骂这个公交站竟然没有时刻表(这个站确实有问题,搞的我刚才都在犹豫要不要换个站),然后说自己咱 哪里上大学、打棒球,怎么成了单身父亲,多么爱自己7岁的女儿,自己今天怎么能来喝酒,自己喝了酒就决不开车等等。过来一辆小轿车,很猛地冲我们冲过来, 吓我俩一跳,然后那车一调头停在马路对面了。这个人又对开车的人大骂脏话,不过还明白,说“反正他们听不见”。

后来听说我在华大读书,并且是博士,激动地第二次和我握手,紧紧地握了半天,说要把他的女儿也要培养好,云云。总之,我们聊了很多,消磨了等车的无聊,直到我的公交车到了,他还在车门口大声对我打招呼“多保重,我的朋友!”

谈 话中最有意思的是,他说自己37岁了,问我多大,我说36。他冲我上看下看半天,难以相信,说看上去就20多的样子。在国内,我从来都是被人往大里猜年纪 的(好听点说是“老成”、“稳重”之类),现在在美国人眼里,咱终于“翻身”了。没办法,年纪大的人喜欢被别人猜年轻。

哈哈,原来不光是我们看不出老外的年龄,他们也看不出我们的。

2008年10月20日星期一

购物趣事:将错就错

前天晚上在一个超市看见当天的西雅图时报,标价75分,决定买一份看看。结果收款员说,一块五。

“一块五?我以为75分呢。”

“你看这里,”售货员指着报纸上的标价,果然,那里写着$1.50。“你还准备要吗?或者给你个折扣吧,要是你原来以为75分的话。”

“没关系吧,如果应该是一块五,那就一块五吧”,我又拿出一块钱。

这时候,售货员问我,“你在哪里看到75分的?”。

“这里”,我走到两米外那个报纸架上,那里标得很清楚,75分。

“ 噢,谁又把报纸放错地方了!这些报纸应该是在下面那层的。”售货员说,“那就收你75分吧,因为是我们放错了地方”。说着,售货员一边给我找零钱,一边叫 来另一个商店的员工,跟他说这件事。那个人嘟哝着,“噢,怎么搞的,这个报纸放错地方不止一次了”,一边走过去把两摞报纸挪到下面一层。

“谢谢”,我收了找给我的零钱,转身走出商店,心里想,“这挺有意思,他们放错了地方,就按这个价格卖?在国内还没遇到过这种事情,虽然当天的报纸到晚上本来就缩水的。”

住所附近的景色

附近的街景
邻居门前的树
门前小路
家对面的彩虹
(前两天回家的时候,看到景色不错,拍了几张下来)